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句子 >

佛经名言名句大全精选句子135句

发布时间:2023-11-13 15:07:27

佛经名言分别是什么意思

1、佛经名词

(1)、于法法师发起承事,专信恭敬听闻法,不应于彼起毁谤,于说法师供养者,谓于师起如佛想。

(2)、1蕅益大师便很肯定的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

(3)、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4)、(解释)人不发横财就不能暴富,马不吃夜草就不会长肥。

(5)、主人见客人来了不去打招呼,恐怕这只能是愚人。

(6)、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7)、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8)、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

(9)、30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地若平,大地自平。

(10)、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1)、1若不往昔修福慧 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 则能欢喜信此事

(12)、1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13)、四愿弘深垂教纲,心怀喜舍慈悲。爱河苦海度群迷。水离生灭,彼岸订菩提。

(14)、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15)、2持名念佛是《观无量寿佛经》里头第十六观。度什么众生?五逆十恶,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够往生,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这还有什么话说?圆证三不退就是成佛。要不是成佛,三不退怎么能圆证?我们在前面说过,小乘初果开始证「位不退」;这大乘,就是四果罗汉回小向大,如果拿圆教来讲,七信位的菩萨证「行不退」,第二种不退;明心见性,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才能证得「念不退」,但是刚刚证得,没有圆满。圆满的三不退是谁?是圆教的等觉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之流的,他们才是圆证三不退。所以这功德就不可思议,为什么?你看看他不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他不要经历那么多阶级,那么多的位次,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到等觉,他不用经历,他从凡夫一下就跳到那么高,又是一刹那之间十念一念就得到了,这不可思议。真的,菩萨都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在净土三经里头细讲,给我们讲这个道理。所以这个是不可思议功德。所以十方诸佛没有不赞叹的,没有不弘扬的,诸位要知道。

(16)、20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17)、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轻薄狂生;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

(18)、1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19)、2水边垂钓闲情逸致是以物命而为儿戏刺骨穿肠于心何忍愿发仁慈常起悲愍

(20)、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2、佛经名言名句大全

(1)、可怜失足欺幽独,妄谓罪微犹可赎。岂知天将淫恶录,载在薄中罚甚酷。

(2)、当发菩提心 广济诸群生是则供正觉三十二明相

(3)、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佛语经典语录

(4)、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成仇。

(5)、30被恨的人,是没有痛苦的,去恨的人,却是伤痕累累。

(6)、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7)、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说经律论三藏对应戒定慧三无漏学呢?我们说律藏对应戒学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么为什么经藏对应定学?论藏对应慧学呢?因为经都是佛陀所宣说的,佛陀是常住于涅槃大定之中澈见诸法实相的,而我们所听闻到的佛经,就是从佛陀所见的真如法界等流而来的名言,所以说这些名言文字本身就是对于佛陀的定境和实相的诠述,所以它对应定学,这个定可不是我们通常所修的禅定了。那么后世的佛弟子对于浩如烟海的佛经难以理解了,很难自己把义理搞清楚了,就有一些菩萨和祖师们根据他们的理解,从各自的角度来对佛经进行诠释和梳理,就成了论藏,所以你看论藏要依靠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慧力,就是让你通过对论藏的学习,锻炼和提升你的慧力,提升你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能力,来深入法义,树立正见和正行。

(8)、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9)、(解释)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就会经常感到满足,懂得任何事物都有止境就应适可而止,能做到这样一生都不会遭受耻辱。

(10)、1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11)、圣者以自内证智所见的真实理性,亦即内证的离言法性。最重要的是,圣人智慧所见的真实理性,是离诸虚妄的,所以称为真,其理永恒不变,所以又称为谛。

(12)、300.他永远没有恭敬众生的心,永远轻贱众生,所以永远得不到尊得不到贵,永远被人辱,被事辱。他永远没有柔顺众生的心,所以他永远没有顺的果报,命运不会顺他,众生不会顺他,工作不会顺他,一切生活琐事不会顺他。

(13)、1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14)、2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15)、今天打算跟大家聊聊学习佛法的几个原则,我有一点儿学习方面的感想,我自己读佛学院那几年,觉得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理念,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比平常的基础知识要更根本更基础一些,应该在我们真正学各门课程之前,先强调一下,形成我们学习佛法的一些基本理念,然后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6)、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 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17)、2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18)、佛说,汝负我命,我还汝债,是以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佛还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是以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愣严经卷四大正藏第十九册页120中》

(19)、(解释)不要在早晨喝酒,不然一天到晚都打不起精神。不要在晚上和妻子吵架,否则一夜都会孤单无人理会。

(20)、2若转轮王,十万岁中满四天下七宝,布施十方诸佛,不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一弹指顷座禅,以平等心怜悯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功德。

3、佛经里的名言

(1)、---------------------------------------------

(2)、佛说,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爱了,是续前世的故事,恨了,是了却前尘仇怨。没有那次相遇可以准备,没有那次重逢可以预演,生命就是一场情里之中的意外。

(3)、1世间人业障、罪障很重,所有一切经法、忏法都消除不掉的,业障重到这个程度,都没有办法消除的,最后还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得掉。

(4)、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人人都会向有钱、有身份的人敬酒。

(5)、1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6)、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佛语经典语录

(7)、以历史兴衰的史实作例子,来指导今天的行动。

(8)、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9)、想到此间身觳觫,自觉心灰如槁木。心如槁木纯无欲,鬼神闻之皆敬服。

(10)、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11)、2《观经四帖疏》言: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12)、佛法中所说的修道,就是通过“闻思修慧”把这个常一不变性、独立存在性,逐渐地空掉,即自我解构,不是的。是这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本来就没有,是凡夫自己误以为有。所以解构的是本来没有,凡夫误以为有的。所以,慧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3)、广义的佛学,含摄教、理、行、果等四法。教法与理法是理论的,行法与果法是实践的,二者不偏不倚。

(14)、3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

(15)、“应无所住”就是内心不要住任何事,不生任何颠倒妄想,一心清净,没有杂念和分别。内心不要有“我”在,有“我”就会有“执”,就会有束缚。我们诵经念佛也是一样,不要打妄想,功德才不会散。如《心经》里所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16)、青春里总会有遗憾和后悔,它让我们飞速地成长,在后面的岁月里,不要再错过不该错过的人。

(17)、(解释)是非都是由说话过多而引发的,烦恼都是由于争强好胜而招致的。

(18)、不要忽视小节,宇宙由原子构成。得到帮助最好的方式是开始帮助别人。

(19)、(解释)登上极高的山,就能使人知道“自卑”,也就是与“高”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卑”(不高)而已。走极远的路,就能知道“自迩”,也就是与“远”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迩”(不远)而已。

(20)、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4、佛经十大名句

(1)、禅宗常说:“谁缚汝?”其实,“无缚无解,不然不灭。”。我们可以反复思考一下,是不是这样呢: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

(2)、(解释)小时在一起玩耍时是好兄弟,长大成人后就各奔东西了。妒忌别人的钱财可以,但不能妒忌别人的饮食;别人活着的时候你可以埋怨,死去之后就不要再埋怨了。

(3)、10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4)、(解释)了解我的人能够说出我内心的困苦,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在干什么呢!

(5)、1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6)、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7)、2信愿念佛即是无上菩提心,大悲大智大愿即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即菩提心。

(8)、“无自性性”的梵文为“nihsvabhāvata”,即以无自性为它的基本特征。其实“无自性性”就是空性,所以性空与空性,是两个不同的名言,不能混淆。不过,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9)、2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10)、1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11)、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12)、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3)、你的内心充满欢喜,你才能把欢喜带给别人;你的内心蕴藏着慈悲,你才能把慈悲带给别人。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14)、你刚说的是共同财产是吧,其实我们自己怎么知道,自己的男人在外边跟别的女人又多少共同财产呢?

(15)、《心地观经》说:「法宝能破一切生死之牢狱,犹如金刚,能坏万物;法宝能照痴闇众生,犹如日光,普照世界;法宝能与众生喜乐,犹如天乐,乐诸天人;法宝能使众生渡彼岸,犹如坚牢大船;法宝能破世魔,证无上菩提,犹如金刚甲冑;法宝能割断生死,脱离系缚,犹如智慧利剑;法宝能运载众生出火宅,犹如宝车;法宝能照破三途之黑暗,犹如明灯;法宝善诱众生达宝所,犹如险路之导师;是名法宝不思议之恩。」

(16)、中国的禅宗,达摩来中国以后开始建立起来。(禅宗)提倡坐禅,形成了祖师禅。有祖师禅,也有如来禅,我们常常听到。过去讲“如来禅好参,祖师关难过”,一关一关难过。为什么难过呢?因为它没有章法、没有固定的套路。如来禅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怎么做,都非常清楚,告诉我们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是怎么回事。祖师禅,每一个祖师有一套风格,五家七宗,各个流派,差异都非常大。

(17)、阿含经分类:《长阿含经》长阿含经共二十二卷,后秦弘始十五年(413年)于长安由罽宾三藏沙门佛陀耶舍口诵,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汉文,秦国道士道含笔录。

(18)、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19)、心没于睡眠,欠呿不欣乐,饱食心愦闹,懈怠不精勤。

(20)、10生活太累,如何轻松?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5、佛经名言名句禅语

(1)、1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不仅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都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道理就很深很深。「阿弥陀佛」的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你想想,一切诸佛是不是都是无量觉,他要不叫无量觉,他怎么成佛?所以,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共同的名号,他要不成无量觉,他就不能成佛。所以他要念他自性阿弥陀,念他自性无量觉,证得自性无量觉,他就圆满成佛了。所以才晓得,诸佛是念阿弥陀佛而成佛的。

(2)、世间千年以上的树是有的,但百岁以上的人却不多见。

(3)、所以,“性空”的“空”,是指不存在事物独立存在性,在佛学中常用“无自性”表述。

(4)、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

(5)、2《往生礼赞》云: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6)、2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生死。

(7)、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

(8)、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9)、3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

(10)、拥有童心的人永远不会老,用简单的眼光看世界,你就会变得快乐和满足。童心总是与阳光、积极乐观相依相随,简单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的人就大胆表白,无须遮遮掩掩、讨厌的人就一笑而过无须怀恨在心。人生匆匆,保持一颗童心你会发现: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11)、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2)、(解释)人若没有了长远的打算,以后一定会被眼前的难事所困扰。

(13)、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4)、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5)、(解释)马行走无力是由于它身体瘦弱,人不风流潇洒只是因为他的穷困所致。

(16)、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佛教语录

(17)、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18)、1许多念佛同修问我:‘什么叫功夫成片?’这就叫功夫成片,真的成片了。‘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确实不动心,不被它所转,不受它影响,功夫才叫得力。功夫得力,就肯定能往生,你往生就有把握。这个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夫,是念佛人起码的功夫,最低的功夫。

(19)、(解释)运气差时金子可以变成铁,时来运转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

(20)、总之,不要以为是原先有个什么真实存在之物,后来被自己解构或空掉了。

(1)、佛法中所说的自性不仅是这样,存在也是这样,众生的实执也是这样。所谓一切法如如,如是如是。懂了吗?

(2)、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3)、首先,先简要介绍一下《金刚经》。《金刚经》和《心经》是异曲同工的,都侧重于般若智慧,无我和空相,都属于大乘佛教般若品中的重要典籍。《金刚经》全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在此比喻修行者要突破人生的各种关卡,才能顺利得成正果。

(4)、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5)、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6)、在梦里,连上帝都通过画外音对我说,你这横冲直撞的人生会有个什么样的结尾,我也持观望态度。

(7)、10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8)、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9)、(解释)住在水边能掌握不同鱼儿的习性,住在山旁则能识别各种鸟儿的声音。

(10)、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11)、"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憨山大师《费闲歌》中说的话。这个偈子意谓:如果不具备信愿,只是口头上去念弥陀名号,也没有信愿求往生的心,那么就很难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不能感通佛力,就不能带业横超往生净土,所以才称作"喊破喉咙也枉然"。

(12)、而在很多人的佛学课中,很容易把“性空”与“空性”混淆来讲,不但讲的人是云里雾里,绕来绕去,而且听的人更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13)、(解释)近水的楼台最先看到水中的月亮,向阳的花木光照好,发芽就早。古代的人看不见今天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却曾经照耀过古代的人。抢先一步就能当上君王,后到一步只能称作臣子。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

(14)、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15)、需不需要我们念佛念得很有功夫——不需要。

(16)、诚如《坛经》所言:“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

(17)、2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18)、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9)、若有能知空不应分别生 则于见中空身证无罣碍

(20)、1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1)、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栴檀雕刻,

(2)、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3)、1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4)、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5)、元 耶律铸 《日将出》诗:“阴云夜合乾坤失,万象不能分别得。”

(6)、四种往生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得往生;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临终时见到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苦逼,于狂乱中,忽然遇到善知识教他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即得往生;无记往生是人于平日发心皈命于佛,到临终时,虽然心神衰弱而成为无记(非善非恶),不能念佛,但是乘著他以前念佛的功德而得往生;意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虽然不能出声念佛,但中意念阿弥陀佛,一样可以往生。

(7)、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8)、2不责人之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不仅可以养德,还可以远害。”

(9)、“执”字取本义,是“拿住、把握”的意思;“着”字取引伸义,是“着重”的意思(注:“着”字和“著”字均没有本义,它们均是继承了“箸”的一些引伸义和假借义的讹变字):合在一起表示“稳稳地拿住(某物)”。

(10)、所以,此处所讲的解构也好,空也罢,它的真实意是,解构者,非解构也;空着也非空也。

(11)、(解释)吹捧我的人其实是在伤害我,敢于批评我的人却是在爱护我。

(12)、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3)、(解释)为官清正廉洁,下面当差的就捞不到油水;庙里的神仙显灵,香客就会络绎不绝,也就养肥了管香火的人。

(14)、得宽心处且宽心,能饶人处饶几分。平生多少事,一切好商量,话语暖几度,送人多几站,花谢花还开,别离还相逢,抱一颗好心,好留下一回相见。

(15)、要而言之,真空妙有的如来真实意,是无法用语言来解说的,同样也不能用思维去推测,在大乘佛经中,经常用一句话:“不可思议”来说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