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名言 >

曾国藩家族及后代的影响精选句子138句

发布时间:2023-11-09 15:07:26

曾国藩家族及后代

1、曾国藩家族及后代曾土强

(1)、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姐:曾国兰(1808—1863),嫁王国九(字鹏远,号万程,贺家坳人,与国兰有二子一女,长子王临次王昆女适贺孝七之子)

(3)、在此四者对比之上,曾国藩申述道:“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时时为科第仕宦起见。”

(4)、1946年春,湖南克强学院建成,曾约农受命为院长,曾宝荪则重建“艺芳”女校。解放前夕,两人经**去了**,曾宝荪继续任“国大代表”,1978年7月病故,时年86岁;曾约农任**大学教授,东海大学第一任校长,1987年12月病故,时年95岁。

(5)、曾国潢,原名国英,字澄侯,为曾国藩大弟,因在族兄弟中排行第故曾国藩依族谱称其“四弟”。曾国潢天分不高,曾国藩劝其不必求取功名,专心在家主理家事即可。曾国潢遵循兄长的教诲,协助父亲与叔父管理家务,将家里打点得井然有序。

(6)、曾宝荪生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4岁的时候开始接受最早的启蒙教育。长大后,曾宝荪的祖母郭氏不赞成她读八股文,也不愿意两个孙子约农、昭权去考秀才,却要孩子们学习外国文字。当时正是留日高峰,所以曾家也聘请了一个日本人教日文。

(7)、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自己的子孙后代没有能力守住自己打下的基业,自己的家族也会在顷刻之间毁于一旦。曾国藩虽然没有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巨额遗产,但是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不管自己的子孙后代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和周围人打成一片,都能在社会当中立足。树立家风,解决家族的延续问题。

(8)、次女:曾纪耀(1843—18字仲坤),适陈松年(字远济,茶陵人,好友陈源兖之子,曾随纪泽出使欧洲,幼育于曾国藩家,有隐疾)

(9)、《三字经》称“子不教,父之过”,管教不严,则子弟的不良习气就会逐渐滋长起来,父亲说的话当成耳旁风,根本不当回事。时间一长,子女就变得放荡懒散,整日无所事事,那就会造成很多的问题。

(10)、虽然祖父曾星岗的儿子在读书方面不行,可是孙子在这方面,确是有一点天赋。曾国藩在27岁的时候成为了清朝的举人,这个年纪在平均37岁中举人清朝里算是比较早。但是由于曾国藩家中并不富有,在朝廷的过班引荐中,迟迟没有出现他的名字,便一直候补着。在这个时候曾国藩的人生中,出现了第二个贵人,清朝大学士穆彰阿,是当朝的一品实权大臣,他在曾国藩的前期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曾国藩与他的结识,是由于曾国藩与穆章阿一样喜欢收藏古代的文物,并且曾国藩在这方面的造诣着实的高。就这样在穆章阿的引荐下曾国藩得到一份人们都羡慕的差事,就是留在中央翰林院,其实大部分的举人都是要下放到各个地方做地方官的,远离京城。

(11)、曾国藩曾经多次与其弟曾国潢提及“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老家安徽桐城的宅子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信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

(12)、长女:曾纪静,适袁秉桢,乃同乡好友袁芳瑛之子,性傲慢,不甚长进。

(13)、曾国藩的次子,父亲去世后荫赏举人,充兵部武选司郎官。酷爱数学,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传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并通天文、地理、舆图诸学。

(14)、在众多兄弟姊妹中,曾纪泽可谓是其中成就最为出色的那个。

(15)、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这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16)、曾广钧是曾纪鸿的第一个儿子,由于曾纪泽生小孩较晚,所以1866年出生的曾广钧成为了曾国藩的第一个孙子。他出生在湘乡,此时曾国藩正在山东剿捻,接到曾纪鸿的报喜,都忘记了战事不顺,兴冲冲地给自己弟弟曾国荃写信描述自己喜悦的心情:

(17)、第曾国藩总是以身作则。曾国藩虽然是清朝的重要人物,但是他教育孩子要懂得开源节流,生活不能铺张浪费,要过得简朴一些。曾国藩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住的房子都是老房子,没有深宅大院,也没有那么的仆人,他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做一件事比说一百句话都管用。

(18)、曾纪泽,字劼刚,中国清代著名外交家,曾国藩次子(曾国藩长子曾纪第在两岁的时候因得天花早殇),袭封一等毅勇侯。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知识分子。自幼受严格教育,通经史,工诗文,并精算术,书法篆刻,善山水,尤精绘狮子,及长,因受洋务运动影响,复力学英语,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识者每以“学贯中西”誉之。

(19)、三女:曾纪琛,适罗兆升,好友罗泽南之子,品行不甚端正。

(20)、旧时读书人希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为农民子弟提供了一个读书做官的途径。隋唐时期科举取士,农民子弟就有考中进士的,曾国藩也是如此,祖辈务农为生,虽是地主,但也是农人出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

2、曾国藩家族及后代的影响

(1)、左宗棠:左宗棠一生中共育有四子四女,四个儿子分别是左孝威、孝宽、孝勋和孝同。四个女儿分别是左孝瑜、孝琪、孝琳、孝瑸。长子左孝威在左宗棠平定新疆期间去探望父亲,因为感染风寒,最后因病去世。次子左孝宽是个郎中与身居兵部主事的三子左孝勋和官至江苏提法使,在辽宁边关统帅大军的四子左孝同均是死因不详。左宗棠的几位女儿都是非常有才情的女性,她们每个人都留有一部诗集。至于其他后代大都是我国的著名医生、学者。

(2)、男女皆应知俭朴,每月所入必敷每月所出,人人自立一账簿,写算不错;

(3)、除了外交,曾家后人在数学、化工、文化艺术、军政实业、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出类拔萃的人才。

(4)、第曾国藩让孩子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曾国藩是清朝的重要官员,很多人都以为他把自己的孩子也会培养成政治家,但是曾国藩没有这样做,他让自己的孩子自由的成长,从来不约束他们学习不想学习的书籍。曾国藩的后代从事着各行各业,都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出了成绩。

(5)、在曾国藩看来,教育孩子立足社会,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是在总结两字决,即,“勤”与“俭”。曾国藩对于勤和俭,这样理解,概括起来是教育孩子铭记一生的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6)、宝荪、昭檆(曾约农)还留学英国,昭权、昭桓还留学美国。曾宝荪、曾约农是同辈中年纪最大的,同生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英国留学后,姐弟在长沙创办“艺芳”女校。

(7)、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

(8)、四女:曾纪纯,23岁守寡,适郭刚基,好友郭嵩焘之子,其人颇有才气,可惜早亡。

(9)、曾国藩提倡“勤俭节约”,要求女儿们做针线活,也有“勤工俭学”

(10)、关于勤教,曾国藩不管公务多忙,晚上一定留出时间灯下课子读书,跟家人在一起讨论诗书及学问,教给他们自己几十年来人生的大起大伏所积累的见识和智慧。特别令人钦佩的是,曾国藩在生命的尽头,仍然不遗余力关注子弟们走正路,亲自为儿子曾纪泽、曾纪鸿讲授《孟子正义》一书。曾纪泽的日记中记载得非常清楚,说大人今天讲《孟子》的哪一篇哪一篇。曾国藩的勤教在这里体现得最为明显。

(11)、三女:曾纪琛,适罗兆升,好友罗泽南之子,品行不甚端正。

(12)、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曾广钧弃职归里,喜欢研究诗词、书法、算学及外国科学,1929去世。

(13)、曾国藩是清末湘军的首领。他与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复兴大臣”。曾国藩一生有三子五女。大儿子死得很早。

(14)、媳:贺氏(1840—18元配,婚后一年难产死,贺长龄女);

(15)、作为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而又严格的教育,通经史,精算术。不仅如此,受当时洋务运动的影响,曾纪泽也开始学起了英语,致力研究起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因此,就有人称他为“学贯中西”的文人。

(16)、五女:曾纪芬(1852—19晚号崇德老人),适聂缉槼(1855—19字仲芳,衡山人,聂亦峰子)

(17)、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历史上大多数历代为官的家族都没有好下场,在政治斗争当中一个家族不可能永远站对队伍,一旦走错一步就可能是万丈深渊。这样的风险性太大。曾国藩也从来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全部入朝为官,走上仕途之路,他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进行人生规划,自己喜欢什么就可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18)、他刚刚到俄国,人家根本没有拿他当回事。可是曾纪泽没有放弃,始终游说在一线。在经历了十个多月的艰苦谈判,曾纪泽成功收回了伊犁南部地区5万多公里的土地。其实曾纪泽不仅在为官方面做出了贡献,他也是一个有所成就的文人。

(19)、“有孚”,说明家人要有爱,但是过度的爱难免变成溺爱,所以要“威如”,即做家长的要有威严,威严要立足于平日的庄重和敬畏,不能父亲不像父亲,不随便说笑,恩威并施,这样子女才会学会如何处事做人,家庭也就和和美美。

(20)、女婿:郭依永(1845—18字刚基,一名立篪,湘阴人,郭嵩焘子);

3、曾氏家族完整族谱

(1)、将军没有种子,圣贤英雄没有种子。只要人们愿意下决心,他们就能做到

(2)、在七叔的支持下,宝荪入了上海的教会学校,接受新式教育。后来又随七叔到了杭州,考入杭州省立女子师范,开始系统学习中文、算学、理化、音体等课程。毕业后,又入英国圣公会开办的冯氏高等女子学校,在这里除了国文、算学和本国历史外,其他课程都用英文课本,所以宝荪的英文长进很快。

(3)、“教子孙两条正路”,两条正路是什么呢?“宜耕宜读”。“耕”是种地,种地是为了吃饭,这里泛指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果实。“读”,当然是读书,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让子孙不愚。这就是耕读传家,耕地的同时,不忘读书,保证后来不会种一辈子地。

(4)、其中,核心景区富厚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湖南新潇湘八景。曾国藩故居景区为湖湘文化旅游最热门景区之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5)、辛亥革命后,曾广銮退职归乡,1920年去世。

(6)、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曾纪泽为父亲曾国藩守丧期满后,承袭一等毅勇侯。

(7)、次女:曾纪耀,适陈远济,好友陈源兖之子,曾随纪泽出使欧洲,幼育于曾国藩家,有隐疾。

(8)、三女曾纪琛,其丈夫是湘军早期的重要将领之一“罗泽南”的庶子罗允吉。曾纪琛嫁到罗家之后,苦日子可没少过,她经常受到婆家人的欺凌。其丈夫又是一个性情暴虐的人,所以她只能忍气吞声地过完下半辈子。

(9)、曾国藩一生共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其中大儿子早早的就夭折了,二儿子曾纪泽成为了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小儿子曾纪鸿则成为了优秀的数学家,可以说是两个儿子都是学有所成,成为了国家之栋梁。

(10)、曾国藩曾总结四类家族的“兴衰周期律”,即官宦之家、商贾之家、耕读之家、孝友之家。与我们的常识性判断恰恰相反,他认为官宦之家最易衰败,商贾之家次之,而延续长久的大多是耕读之家和孝友之家。

(11)、一个家族绵延兴盛两三代可以依靠祖父辈的积累荫护,可若想靠祖产兴旺数代则是不可能的,曾国藩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事实,他曾经对家人说,“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因此,“绝不留银钱与后人”。

(12)、主敬则身体强健。无论面对何人都要保持虔诚尊敬,对待天子、对待百姓、对待自然都要一视同仁。以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恭敬相待。

(13)、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14)、晚清历史上唯一一次算得上胜利的外交活动就是曾国藩的二儿子完成的。他先后出任驻英、法大臣和驻俄大使,他从敌人手中成功收回伊犁地区,签订《中俄改定条约》,他就是曾纪泽。

(15)、弟:曾国潢(1820—18派名传晋,原名国英,字澄侯)

(16)、1877年,曾纪泽为父守孝三年期满,便来到京城承袭曾国藩“一等毅勇侯”的爵位。

(17)、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8)、《格言联壁》有云“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这五条,可以说是家族兴旺的成功法则。曾国藩家族之所以两百年不衰,正是由此而来。在曾国藩的“治家八诀”、“八本家训”和家书中,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19)、事实证明,曾国藩对于家族子弟的教导是正确的,后世子弟无一人是“逆子”,世代皆为有志之士就是最好的证明。

(20)、曾国藩一生有着3各个儿子和6个女儿。除了夭折的一儿一女之外,其他的儿女经过他的悉心教育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经过代代的繁衍,现在曾国藩一系的后代已经到了第八代了。让人惊奇的是,曾家的子孙一直都严守着曾国藩的教诲,纵使已经绵延8代,依然家风严谨,有二百多人都在不同的领域中对国家有着突出的贡献。

4、曾国藩后代个个成就不凡

(1)、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2)、曾广钧是曾纪鸿的长子,同时也是曾国藩的长孙。

(3)、湘军剿灭太平天国,不少将领为此都发了战争横财,以至于湘乡成为富得流油的地方。但是,由于缺乏管教,绝大多数湘军将领的后代都碌碌无为,真正陷入了“富不过三代”的怪圈。唯有曾氏家族一支独秀,从曾国藩、曾纪泽、曾纪鸿起,连绵数代,几乎没有败家子,也没有出过声名狼藉的人。但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聪慧过人,却连自己妹妹都对他评价不高。

(4)、女婿:罗允吉(1846—18字兆升,湘乡人,罗泽南子);

(5)、从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到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曾国藩先后被委任为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礼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等职务。

(6)、更让曾家人惊出一声冷汗的是,在戊戌变法的时候,他秘密参加了新d。然而,他显然也只是投机、钻营、好玩,并提不出任何有针对性的救国方针,对变法也没有多少认识。只是这种异常被他母亲郭筠发现,在戊戌变法失败时,她赶紧催促曾广钧前往广西武鸣府知府赴任,逃过一劫,而他的从弟、曾国荃的孙子曾广河因悲愤而服毒自尽。

(7)、这里面积仅100多平方公里,但却走出了一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有晚清重臣曾国藩、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有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蔡畅、伟大的革命母亲葛健豪。

(8)、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9)、因此,在捐了一个监生的身份后,就放弃了科考之途。不过,曾麟书瘫痪后,他回乡照顾父亲。曾麟书去世后,他又承担整个家族的责任。曾国潢从此操持曾氏家族事务,培养子侄,让曾国藩等兄弟在前线能安心打仗。

(10)、三女:曾纪琛,适罗兆升,好友罗泽南之子,品行不甚端正。

(11)、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根,基于此矣。

(12)、两百多年来,自曾国藩以下八代人中无一“败家子”,曾氏家族至今190余年间,绵延至第八代孙,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有近两百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众多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其中取得博士、硕士和获得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多达百余人,构成了一个名声远播的华夏望族。(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刘建海整理)

(13)、曾纪泽的儿子曾广铨,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和满文,承父业,曾担任晚清政府驻韩和驻德大使,后来他还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总办,也是著名的翻译家。除了曾广铨,曾氏家族中还出现了曾约农、曾宪森等翻译家。

(14)、长女:曾纪静,适袁秉桢,乃同乡好友袁芳瑛之子,性傲慢,不甚长进。

(15)、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曾纪泽病逝,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照侍郎之例赐恤,赐谥“惠敏”。

(16)、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后,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

(17)、宝荪和约农对于保护曾国藩、曾国荃、曾纪泽以及曾纪鸿夫妇的手稿是作出巨大贡献的。几经战乱,四处辗转,竟然完好地将这些东西保存下来。它们不仅仅是曾家的一家之宝,更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份历史记录,因而也是国家财富。

(18)、曾广銮只留下一个女儿曾宝苏,后来去了美国。

(19)、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并及时回复,细加指点。

(20)、曾国藩死前立下遗嘱,要求后人永世不得入伍当兵,曾国藩的后人们也都一直遵守着先人所留下的遗嘱,没有出现任何一人投身军队之中冲锋陷阵,甚至连为官的后人都很少。远离了祖先曾经辉煌过的政治界和军事界,默默在文化教育和艺术方面发展自己身上的潜能,并且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如今国内的曾国藩直系后裔大概有十几位,分别生活在长沙、北京、济南、洛阳和大同等地,很多都是宪字辈。曾国藩的曾氏后代可谓是经久不衰,不曾出现败家后代败坏家族的风气,几乎都是代代人才辈出。

5、曾国藩家族及后代

(1)、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曾国藩并无什么过人之处,但是贵人只是他人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他的个人品质。曾国藩在此后的日子展现了非凡的能力,查办了许多满人的一品大员,平定太平天国的军队,这都是当时汉人不敢为之事,到后来与穆彰阿贪污腐败的对抗,当极有说服力的证明了曾国藩是一个智勇兼备之人。更为难得是,曾国藩的清廉与低调,官已至二品大员,却依旧过得节俭寒酸,不与人争长短,但在关键事物上,绝不退缩。正是有了这种出淤泥不染的本事,曾国藩赢得满汉人士的敬佩,纵然朝代更换,曾国藩依旧是国之柱石,得到重用。

(2)、曾宝孙、曾用农等有影响的教育家和学者也在他们的曾孙中出现。

(3)、曾国藩亲自为他取名叫做广钧,字重伯。在曾广钧七岁的时候,曾国藩就去世了。朝廷为了表达对功勋老臣的尊重,特意加赏曾纪鸿和曾广钧举人头衔。这表示他们父子可以不经过府试和乡试就直接靠进士,虽然曾纪鸿没有用上这个福利,但曾广钧却直接用上了。他23岁就考上了进士,直接进入翰林,这个速度比曾国藩还要快五年。

(4)、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5)、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奉命办理天津教案,一味对法妥协,背负骂名。

(6)、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8年入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1950年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学习,1952年获硕士学位。七十年代起从事味道化学和甜味剂研究,发表论文六十余篇,著有《味觉的分子识别》。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7)、因此,曾国藩的孙辈有孙子曾广铭、曾广銮、曾广阳、曾广钧、曾广镕、曾广铨、曾广钟,孙女曾广璇、曾宝秀、曾广珊,外孙郭某、聂其宾、聂其昌、聂其杰、聂其炜、聂其焜、聂其贤、聂其煐和外孙女聂银姑、聂其德、聂其纯、聂其璞,共计24人。

(8)、但是,曾国藩也同时提出:“治家贵严,不可拘束过甚。”也就是说,在严的同时,也不可对子女过分拘束,一点小事情就吹毛求疵,子女被管教得喘不过气来,感到无所适从,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在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样的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

(9)、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敬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10)、清朝嘉庆十六年(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普通的耕读家庭,作为长子长孙,家族里很重视对他的教育。

(11)、子:曾纪鸿(1848—18字栗诚,数学家),妻郭氏(1847—19名筠,字诵芬,《艺芳馆诗钞》作者,郭沛霖之女)

(12)、曾国藩故里有乡间侯府富厚堂、曾国藩兄弟出生地白玉堂、曾国潢故居万宜堂、曾国荃故居大夫第等九处十堂曾氏家族文化遗产,还有省级森林公园九峰山、天然奇异石林石鸡寨等自然景观。

(13)、曾国藩只要跟纪泽、纪鸿等子女在一起时,总是精心指点做人之道、读书之方、习字之法,无微不至。

(14)、曾骥云是曾玉屏的第三子,一生于功名不得志,一直在乡间协助父亲和兄长主理家事。他一生无所出,后兄长曾麟书将第三子曾国华过继给他。

(15)、子:曾纪泽(妻贺氏,贺长龄之妾所生。继刘氏,刘蓉之长女。)

(16)、曾宝荪的七叔季融对她的教育贡献很大。季融笃信中国需要新知识来挽回亡国之运。甲午战争期间,他同乃兄曾广均带兵出关时,年纪只有19岁,眼见过新式武器与新式交通的重要。因而主张学习新知识,尤其是科学与工程。

(17)、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代”,但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

(18)、曾国藩将“勤、孝、俭、仁、恒、谦”六项内容,通过训教、信教、言教、身教、事教、师教等六种方法,全面深入地传授到子女身上、灌输到子女心中、融化到子女的血液里。

(19)、曾国荃,字沅甫,号叔纯,又名子植,为曾国藩三弟,因在族兄弟中排行第故曾国藩依族谱称其“九弟”。曾国荃为湘军主要将领之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早年随兄曾国藩筹建湘军,咸丰六年起独领一军,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20)、欧阳凝祉之女,欧阳凝祉为曾国藩在衡阳求学时的老师,其兄欧阳牧云和曾国藩亦为好友。

(1)、四女:曾纪纯,23岁守寡,适郭刚基,好友郭嵩焘之子,其人颇有才气,可惜早亡。

(2)、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礼让邻里,他的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这个故事所讲的就是清朝父子双宰相的张英和张廷玉家。

(3)、次女曾纪耀,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嫁给了陈岱云的次子陈远济。但是陈家的家境并不是很好,但是曾纪耀总是牢记父训,多方筹划家务以尽妇道,还与陈家人和睦相处,虽然她一生都未生育,但是陈家人却对她依旧很好。值得一提的是,她继养了两个女儿,其中次女成为了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朱启钤的第一夫人。后来,三十多岁的曾纪耀跟随自己的哥哥曾纪泽出国,39岁的时候病逝在了巴黎!

(4)、妹:曾国芝(1817—1846),嫁朱咏春(又名丽春,号存梓门桥人)

(5)、此六条,于曾国藩的“看读写作”之外增加了能力训练和行为习惯训练,目的是要子孙即使脱离家庭庇荫,依旧能独立自强。更可贵的是作为女性家长,郭筠不仅摒弃了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的传统观念,赋予了家中女性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而且还扩展了家教的影响范围,“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根,基于此”,把家教的功能上升至强国固根。这是郭筠对曾国藩家教思想体系的重大贡献。

(6)、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曾国藩应参加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7)、他在给几个弟弟的家书中说,如果弟弟们不能看透这层道理,即便在科举考试中高中了,仕宦显赫,最后也不能算是祖父的贤肖子孙,也不能算是曾家的有功之人。若能看透这层道理,不觉得自己在朝中将来做大官就了不得,那才是他这个兄长佩服的地方。

(8)、曾国藩所说的“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这种现象,在大户人家,尤其是富贵人家,确实特别多,这些人家的子弟可以说吃穿不愁,想做的事情几乎没有做不到的,自然就为所欲为了,这样的话,带来的流弊不可胜数,一个家族就被这些人给败掉了。

(9)、予儿时读书,即闻曾广钧重伯有圣童之誉,年十六而入翰林,与左文襄(左宗棠)言海国事,惊其远略。

(10)、曾纪琛是曾国藩的三女,嫁给了湘军重要创始人之一罗泽南的儿子罗允吉。

(11)、你承诺要做好的事,你必须更加努力地去完成它。

(12)、子:曾纪泽(妻贺氏,贺长龄之妾所生。继刘氏,刘蓉之长女。)

(13)、曾国藩直系第四代孙共15人。依照惯例,族谱不上自家女子名字,而在此谱上,属曾国藩第四代孙的,却上了两个女子的名字——宝荪、宝菡,前面均冠有“贞女”二字,那是“终生不嫁”的意思。这15人中,除昭润、昭揆20岁早逝、昭榕于24岁早逝外,其余12人均取得了高等学校的学历,各有专长。

(14)、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他原本是翰林出身的京官,却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毅然回乡组织团练,成为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最终攻灭太平天国。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可谓人臣之极。

(15)、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考取秀才。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进入长沙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16)、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位于双峰县东部,东边与南岳衡山相邻。因四周群山环抱一盆地形似荷叶而得名,曾国藩故居就座落在这片荷叶中。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风景秀丽、风水奇异,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17)、曾氏家风习习,其后辈不仅完整继承,并且顺应潮流有新的发展。如曾国藩儿媳妇、曾纪鸿夫人郭筠秉承先人遗训,勤俭治家,手书《曾富厚堂日程》告诫子孙不染纨绔习气,力求自立自强,并要求子孙天天做到,时时遵守:

(18)、曾家是一个大家族,曾国潢没有做官,在家主持家务。曾国藩嘱咐这个弟弟,要好好读《父子宰相家训》,说,“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认为这是修身齐家的典范。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家风和家训的重视。

(19)、曾国藩善于从家务劳动入手整饰家风,即使富贵及顶时,亦告诫子弟切不可丧失乡间以勤俭治家的根本。同治三年,曾国藩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他“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贵为总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终日响着纺车声,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与曾家家风之淳厚。从生活学习中教育子女,用具体的事物教育子女,这样的教育最生动、最深刻,一生都铭记,一辈子都受用。

(20)、曾纪静是曾国藩的长女,嫁给了父亲的同乡好友袁芳瑛儿子袁秉桢,一生没有生育。

(1)、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子孙善待他人,从而获得真正的朋友。

(2)、曾国华,字温甫,为曾国藩二弟,因在族兄弟中排行第故曾国藩依族谱称其“六弟”。因叔父曾骥云无子,曾国华出生后过继给叔父为子。咸丰五年在乡办团练,当湘军被困于江西时,他率军赴赣解围。咸丰十月十日,曾国华于三河镇“力战,死之”“骸未收”。清廷悯惜国华忠烈,特旨赐谥“愍烈”。

(3)、长女:曾纪静(1841—?,字孟衡),适袁秉桢(乃同乡好友袁芳瑛之子,性傲慢,不甚长进)

(4)、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被授任刑部右侍郎,后充顺天武乡试正考官。

(5)、以目前的图片资料看,四个弟弟的面相中,曾国荃是最像曾国藩的。他们都是瘦削的长脸、鼻翼周边的法令纹又深又长,三角眼、扫帚眉也非常相似。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这个长得最像的弟弟,最后的功劳和福分也最大,甚至能于曾国藩同日封爵。

(6)、另一个儿子曾继红是著名的数学家。他写过许多书,如对数的详细解释,并计算了100位数的π。

(7)、他对清朝贡献远不止于此。在“同治中兴”中,他也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但是他在后人的评价中也是毁誉参半,但在那个时代,他的一些作为也是出于无奈,而且客观来讲,他对国家也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8)、子:曾纪鸿,数学家。(妻郭筠,同年进士郭沛霖女儿。)

(9)、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10)、此后又有一次让他死里逃生,当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城时,慈禧命令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曾广钧听说后,同情珍妃的遭遇,为她写下了《庚叶落祠》诗二首借以凭吊。此诗歌在京师广受赞誉,然而慈禧一直不知情。

(11)、曾广钧生有曾昭桦、曾昭杭、曾昭权、曾昭柯等4个儿子和女儿曾宝荪。

(12)、曾国藩在家训中提到要读书的地方就有很多,他认为读书就是止愚。孔子说:“唯上知(智)与下愚不移。”为什么说“下愚不移”呢?下愚者是指愚蠢者,没读过书,不明事理,所以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和行为。要想“暮登天子堂”,跟天子一起讨论国家大政,不读书能行吗?

(13)、清朝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参加湖南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14)、曾国藩一共有七个孩子长大成人,他的后代都有着不错的才能,他的儿女一生都受到父亲的影响,将曾家的祖训发扬光大。

(15)、读书学习,粗浅地知道了大义所在,就有使后知后觉的人觉悟起来的责任。孔子教育人,莫大于求仁,而其中最要紧的,莫过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这几句话。人有谁不愿意自立自达,如果能够使人自立自达,就可以和万物争辉了。人有不高高兴兴地归附的吗?

(16)、男女皆应抱至公无私的心肠,外侮自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

(17)、因为国内局势动荡,艺芳女校三次被封,三次复校,经营之难一言难尽。艺芳第二次被封后,宝荪、约农几经周折,转道**,于1942年回到湘乡老家,一住便是5年,直到抗战结束。1946年,她又与约农、昭杭一同来到长沙,恢复艺芳女校。渐渐地学校上了轨道,已具有相当规模。

(18)、追求仁爱则人高兴。世间万物都是来自同源,对待他人又何必分三六九等。如果对待百姓仁厚,对自然懂得爱护。那他们自然也会以礼相待,双方都其乐融融。